新麗這幾年算是找到電視劇流量密碼了,《流金歲月》《我的前半生》都讓新麗口碑收視齊爆,鈔票話題雙贏。
這次,新麗盯上的《玫瑰的故事》簡直是從原著就開始大亂燉,有七段感情關系的黃玫瑰恐怕是史上最符合本土化改編胃口的亦舒作品。
還記得亦舒是怎麼寫黃玫瑰的嗎?
亦舒很少用如此重的筆墨寫一個人的外型,黃玫瑰就是那笑傲瑪麗蘇女神之巔的女人。
用「神仙姐姐」演黃玫瑰,美呢是美的。
見過無數美女的武俠名家溫瑞安曾形容劉亦菲:
「點到為止的艷,不可方物的美。」
可是黃玫瑰是個為愛而生的女人,劉亦菲卻滿臉寫著 「我不在乎男人」。
她的演技能跨越本尊,直達角色嗎?
香港曾經拍過一版《玫瑰的故事》,在1986年,演黃玫瑰的是張曼玉,傅家明是周潤發。
海報長這樣。
張曼玉的美貌能否擔起亦舒那些濃墨重彩的形容,這見仁見智。
張曼玉身上那種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的感覺是對了。
這個人選是亦舒親自拍板的。
當時打算翻拍亦舒這部作品的是后來的「湯臣一品」老板娘徐楓,導演用了最會拍文藝片的楊帆。
楊帆希望鐘楚紅演玫瑰,鐘楚紅不敢造次,推薦林青霞演。
林青霞當時一門心思談戀愛,楊帆拿不準請示亦舒,亦舒說 :「用張曼玉。」
彼時張曼玉剛剛選美結束,氣質單純懵懂,演少女玫瑰差點美貌,演中年玫瑰缺點閱歷,唯一吻合的部分,就是她鮮活生動的生命力,玫瑰必然是入世的,她美得千姿百態,每一種姿態都蓬勃旺盛,她是在情愛里吸取養分的女人。
張曼玉和黃玫瑰中間始終有個時間差,但以小編私心來講,她還是比劉亦菲更適合。
現在的網友們可能已經不知道張曼玉封神的那個年代,她是怎樣的絕代風華。
近年出現在公眾面前的張曼玉,或是嘶啞著嗓音唱搖滾,或是一頭紅髮玩Hiphop。
不認識張曼玉的年輕人們不理解,謝霆鋒和郭富城為何會乖乖地給這個貌不驚人的女人做左右護法?
認識張曼玉的人一臉神秘的笑容:
退圈后的張曼玉,標簽變成了「自由」「瀟灑」「敢愛敢恨」,已經很少人知道,張曼玉經歷了什麼,才煉成今天的姿態…
1991年,關錦鵬拍攝電影《阮玲玉》,張曼玉出演阮玲玉本人,關錦鵬還邀請小蟲為電影寫主題曲。
那時候小蟲住在台北內湖山區,半夜時分異常安靜。
一天深夜,他決定關掉所有燈開始寫歌。
每彈一個音符,似乎就有一個女人的氣音在他耳邊悠悠地說「對」,
這首《葬心》就在這種冥冥之中半小時完成。
無獨有偶,攝影師潘恒生也在片場遇到靈異事件。
「鬧鬼」傳聞在《阮玲玉》劇組沸沸揚揚,張曼玉得知這件事后,一點也不害怕。
她大聲堅定地向阮玲玉喊話:
那年是張曼玉出道以來最難的一年。
香港八卦媒體刊登了一封她寫給當時的男友Hank的情書,兩人因《雙城故事》結緣,后來聚少離多,張曼玉想分手,Hank因愛生恨,決定要公開他們的所有私密信件毀了張曼玉。
在那些信里,張曼玉稱呼Hank「死豬」,Hank叫他「死魚」,情書里錯字連篇,張曼玉被嘲到輿論場的中心位。
在出演阮玲玉時,她深深地感到「人言可畏」。
為了演好阮玲玉,她自己剃掉眉毛,在所有場合都穿著阮玲玉的戲服,舉手投足都是舊式風范。
張曼玉本人演完后,很久都無法抽離角色。
她塑造阮玲玉的方式是把自己打碎,融化在阮玲玉的血液中,眼神,微笑,已經是阮玲玉的重生。
《阮玲玉》讓張曼玉擺脫花瓶身份,成就事業高峰,拿下了金像金馬影后,柏林銀熊影后和日本電影影評人大獎。
讓她入戲的,是傷害她頗重的男友Hank,所有人都以為她應該吃一塹長一智,謹慎對待愛情。
可是,這位四料影后再次墜入情網,前后不到一年。
對方叫宋學祺,傳說中的商業奇才,是個地產商人。
8,90年代香港地產有過一段騰飛期,在那個時候上車的商人無不賺得盆滿缽滿,有很多人誤把時機當才華,宋學祺就是其中一位。
這段關系里,驕傲的女明星是絕對的下位者。
他們在飛機上認識,宋學祺通身專業人士做派,把張曼玉唬得一愣一愣。
張曼玉對他千依百順,他對張曼玉挑三揀四。
宋學祺不喜歡女友拍戲,張曼玉馬上拒演,剛剛拿了四個影后就巔峰期隱退。
不對外界做任何交代,無疑是自毀前程。
1995年,宋學祺生意遇到困難,急需資金周轉。
張曼玉二話不說,直接把從影以來所有積蓄拿出來,整整1000萬給了宋學祺。
但是還是沒能拯救他們的感情。
宋先生后來移情別戀愛上富家千金Liza楊,張曼玉多年積蓄打了水漂,這段感情失敗告終。
在她的上一段和爾冬升的戀情里,張曼玉為了爾冬升整牙,爾冬升卻說:
有八卦媒體統計過,張曼玉有11段戀情,對象從髮型師到建筑師,從導演到商人應有盡有。
為愛息影對于張曼玉來說,再正常不過。
盡管梁朝偉一生摯愛她,劉德華說張曼玉是他見過最性感的女人。
她卻總是用下一段感情治療上一段的傷,華人娛樂圈第一個柏林戛納雙料影后,在愛情里卻卑微的可以低到塵埃里。
到底是什麼讓她成為一個死性不改的愛情奴隸?
張曼玉缺愛。
1989年,張曼玉上《今夜不設防》,眼睛亮亮滿懷憧憬地說: 「沒有戀愛談就是很苦悶。」
她需要人陪,害怕自己一個人,也許和童年有關。
張曼玉8歲那年全家遷往英國,住在偏僻的肯特郡,她是學校里唯一的華人面孔。
上世紀70年代的英國鄉下,對華人歧視慘了。
在他們的眼中,華人地位如螻蟻。
張曼玉的學校生活充滿校園霸凌。
回到家,母親也不放過她,她總是被拿來和姐姐對比,媽媽的口頭禪是 「你長得這麼丑…」
沒有被無條件愛過的小孩,青春期總是格外兇猛。
張曼玉叛逆得一塌糊涂,媽媽用體罰應對她的叛逆。
一開始是小懲罰,后來變成毒打。
鄰居要報警,張曼玉沖出去求鄰居 「千萬不要,我會被打死的。」
她的成長混合著血淚。
父親在家庭中常年缺位,母親將婚姻中的不滿肆意宣泄在她的身上,又自稱為了她不失婚。
這讓張曼玉一生渴求被愛,被肯定,被無條件的接納。
16歲那年,父母終于失婚。
張曼玉的母親多年來靠恨意支撐,當仇恨的對象離開,她整個人迅速衰亡。
張曼玉不得不擔起養家重擔。她是香港演藝圈最拼的港姐。
張曼玉拍成龍的《警察故事2》,堅持不用替身在最后一場戲時被鐵架砸到頭上,縫了十多針。
鐵架再正一點點,這位影后就沒有以后。
張曼玉的確讀書不多,但她充滿靈性。
和Hank的情書被曝光后,她說:
和宋學祺分手,港媒嘲諷她是 「為愛一無所有的女人」。
她說:
包括梁朝偉,張曼玉也不諱言和梁朝偉那些靈魂共振的悸動,但她清楚地知道:
和法國導演阿薩亞斯失婚后,她又更深刻地了解了自己和婚姻:
一個女人走到今日灑脫自由,不慌不亂的樣子,不是一朝得道,而是百煉成鋼。
如今張曼玉已經放下一切紅塵舊事和世俗眼光,貴為影后,和梅艷芳林青霞鐘楚紅齊名的香港巔峰一代,她可以住小公寓在路邊攤購物。
最后一段感情發現對方外遇后,她不糾纏不挽留轉身離開。
不再抱著卑微的態度執著付出,讓她真正得到了自由。
現在的張曼玉有了絕對強大的內心可以出演黃玫瑰,但她早就志不在此。
好吧,就讓她永遠成為一個神話。
很多女孩子從少女時期起內心就住著一個受傷的小女孩,她脆弱敏感,渴望關注贊美,自我價值感低,害怕被拋棄被評判。
她在成長的路上艱難向上,處處闖關。
終于有一天,她不再向外求,層層傷疤脫落后,她終于確認了,愛、美和光明就在自己心里。
她的破碎轉化為力量和尊嚴,她終于相信了,自己能把自己照顧的更好。
穿越內外的黑暗,她抵達了超越情執的自由。
愿你我都能有真正靈魂自由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