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胡蘊蓉與甄嬛私下達成協議,她們聯手扳倒宜修之後,胡蘊蓉取而代之做皇后,甄嬛不許跟她爭皇后之位,更不能從中作梗。
甄嬛答應了,甄嬛以為,以胡蘊蓉目前的境況,即便將來做了皇后也不足為懼。畢竟,自己手中不但有兩位皇子坐鎮,而且自己的聯盟陣營也十分強大。不僅有端妃、敬妃這兩名死黨, 還有一位貞妃——徐燕宜貞妃也是位生有皇子的嬪妃。
目前的宮中就只有四位皇子。分別是甄嬛的弘堰,眉莊的「潤兒」,還有皇后從齊妃那裡奪來的弘時,以及徐燕宜生的皇子「涵兒」。
也就是說,皇后一旦被扳倒,那麼,皇后的養子弘時也會隨之被廢棄掉。 將來的太子,就只能從甄嬛與徐燕宜的這幾位皇子中選了。
無論誰會被選為太子,甄嬛都會成為地位穩固的太后或太妃。徐燕宜不得寵,她的兒子被立為太子的機率微乎其微。 所以,甄嬛成竹在胸,底氣十足,她才不會與胡蘊蓉爭什麼皇后之位,高處不勝寒,位高人愈險。自己只要牢牢把控住兩皇子就已足夠了——這才是甄嬛最大的籌碼!
甄嬛也以為,宜修失勢後,胡蘊蓉一定會順理成章的成為皇后的,不料卻節外生枝,一場意外變故幾乎令胡蘊蓉徹底沒戲。
宜修當年謀害純元的陰謀被揭穿,皇帝痛心疾首、怒不可遏,當即召集甄嬛、端妃、胡蘊蓉等人連夜突審宜修。
皇帝命甄嬛草擬一份廢後詔書來,自己蓋章之後,即可生效。這樣的話,明日的後位便可懸空下來了。後位虛席以待,中宮不可或缺, 皇帝一定會重新選一位出身高貴、德行出眾的嬪妃來填補皇后之位的。
論才貌雙全、並生有皇子,甄嬛自然是首選;但若論資歷老成,端貴妃卻也是當仁不讓。
然而,甄嬛與端貴妃的硬傷卻是出身不夠高貴,雖然端貴妃是將門之女。 但比起胡蘊蓉還是要差一些的。胡蘊蓉的外婆是舞陽大長公主,和皇帝的祖父是親兄妹。她的母親是晉康翁主。也就是說,胡蘊蓉身體裡也流著皇族的血脈,所以,按出身排序,胡蘊蓉入駐中宮當之無愧。 胡蘊蓉也是這麼以為的。
然而,胡蘊蓉怎麼也沒想到,眼看自己與皇后之位就差臨門一腳了,卻半路出個程咬金,硬是攪黃了她的好事。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當今太后。
太后在宮中耳目眾多,怎會不知道宜修的陳年舊案已發,皇帝此刻正醞釀廢後?因此,太后漏夜前來,極力阻止皇帝廢後。
太后與皇帝說起了當年他對純元皇后的親口承諾。身為帝王,本應該一言九鼎,怎能出爾反爾,朝令夕改?
原著原文如下:(為方便大家閱讀,我把原著原文裡的人稱與人名換成了電視劇中的人稱與人名,基本情節不變。)
太后道:「當年,你親口答允了阿柔的,絕不廢棄宜修!」皇帝憤聲喚道:「母后!」
「皇上!」太后生生壓制住皇帝的悲憤:「你若罔顧對阿柔的承諾,連她遺言也不聽從,來日黃泉相見,你還有何面目去見她?」
皇帝面目哀慟,不可自已。太后憐憫地看著他,口中嚴厲卻分毫不退:「你如今厭棄宜修,連名字也不願稱呼,口口聲聲稱她為朱氏。可你別忘了,阿柔何嘗不是朱氏,你母后何嘗不是朱氏?哀家只告訴你一句話——朱門不可出廢後!」
太后眼角余光向甄嬛與蘊蓉身上冷冷一掃:「你們兩個最好也記得。」
甄嬛輕輕垂首,坦然答聲:「是」。
甄嬛坦然答是,自然是正合她意的,沒有什麼局面會比宜修只占著皇后之位,卻被剝奪皇后之權更理想的狀態了。 皇后所有的權力都會落入甄嬛的手中,甄嬛就是後宮的無冕之王,如同皇后。她還要那個虛名做什麼?
正所謂:「咬人的狗不露齒」,甄嬛表面上對胡蘊蓉再三忍讓遷就,暗地裡卻早已在胡蘊蓉身邊布好了局。最終, 胡蘊蓉果然掛在甄嬛的手裡,而且去世得不留痕跡,毫無破綻。
原本甄嬛不想與胡蘊蓉為敵,然而胡蘊蓉卻不肯與甄嬛和睦共處,相安無事。
甄嬛與允禮的事,就是胡蘊蓉暗暗調查取證後,揭發給皇上的。早在摩格進宮那次,胡蘊蓉就發現了端倪, 于是偷偷買通皇帝身邊的太監小夏子,去監視允禮與甄嬛的一舉一動,以及偷聽摩格與甄嬛、浣碧、允禮等人的對話。
胡蘊蓉根據小夏子的稟報,很快便梳理出一條線索:甄嬛與允禮有私情,是在甄嬛出宮修行的那段日子裡勾搭在一起的。為了進一步取得證據, 胡蘊蓉又讓自己的私人偵探把手伸向了果郡王府……
所以,皇帝才能獲取允禮三年來寫的那些家書,每一封家書後面都寫有一句「熹貴妃安」。如果他們沒有私情,允禮何必回回都問自己的「大姨子」安?這顯然不合常理。
皇帝正是親眼目睹了胡蘊蓉提供的這些證據後,才決心除掉允禮的。
當甄嬛得知是胡蘊蓉檢舉揭發的這些事,怎能不對胡蘊蓉恨之入骨?所以,必定要詳細籌謀一番,以備「不時之需」。並且,甄嬛也在派人暗暗調查胡蘊蓉的可疑之處。
比方,胡蘊蓉自稱自己是「握玉而生」,暗示自己與皇帝是「金玉良緣」、最般配的夫妻,也就是圖謀皇后寶座之意。在甄嬛的調查後發現:胡蘊蓉說的是謊話,她身上的玉壁並非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打造而成。
甄嬛故意慫恿朧月去觀賞她的那塊玉璧,並趁其不備,將玉璧摔碎, 這樣就可以以「修補的名義」去找那位——給胡蘊蓉打造玉璧的「匠人」了!
匠人被帶到皇帝面前,一切真相大白。胡蘊蓉的欺君大罪已經坐實,隨後,皇帝派人搜查胡蘊蓉的燕喜殿,卻從胡蘊蓉的宮中搜出兩枚被詛咒的人偶,分別是宜修與甄嬛。
皇帝盛怒之下將胡蘊蓉降為答應,並禁足在燕喜殿,無召不得外出。 這僅僅是甄嬛復仇的第一步,甄嬛不僅要讓她失寵,還要讓她喪命!
胡蘊蓉有哮喘病,並且對柳絮高度過敏,柳絮最能誘發她的哮喘病了。這一點甄嬛早就知道。甄嬛便趁皇帝養傷之際,對胡蘊蓉下手了。
皇帝養傷是因為被葉瀾依用金錢豹除掉皇帝,不幸被金錢豹所傷,雖然僥倖逃命,卻驚懼過度,又受了內傷,所以要好好調理。甄嬛假傳聖旨,說是讓胡蘊蓉前來為皇帝「侍疾」, 然後把胡蘊蓉誆騙到一個事先設定好的「萬全之所」,實施了巧妙的謀害。原著原文如下。(為方便大家閱讀,我把原著原文裡的人稱與人名換成電視劇裡的人稱與人名了,基本情節不變。)
看甄嬛到底是怎樣沖胡蘊蓉釋放致命「武器」的——也就是瞭解一下甄嬛的作案過程。
甄嬛寬廣的衣袖被春風柔軟拂起如張開的碩大蝶翼,翩翩舞動,對胡蘊蓉款款說道:「聽說哮喘這種病,最忌疾奔、大怒、情緒反復,你剛才已犯下三種忌諱,要自己保重才是。」然後,甄嬛伸出素白雙手,輕笑道:「你瞧這春日柳絮,像不像冬日新雪。」
胡蘊蓉一見柳絮,面孔頓時變得雪白,驚惶之下去摸帶在身邊的薄荷香囊。因著胸口劇烈的起伏,她雙手發顫,一抖之下香囊竟從手中掉落。她迫不及待彎腰去拾,甄嬛足上的錦繡雙色芙蓉鞋卻輕輕點在香囊上,輕巧將香囊踢入近旁太液池中。只聽極輕微地「撲通」一聲,香囊落入水中,被湧起的太液波濤越卷越遠。浪濤輕卷,將絕望之色覆蓋上胡蘊蓉嬌媚的容顏。
甄嬛作案時,心理素質極好,面不改色心不跳,優雅從容不失儀態。先用柳絮誘發胡蘊蓉犯病,然後踢飛了她救命的藥丸。接下來是繼續放飛暗藏在袖子中的柳絮。
甄嬛輕揚的袖間飛出無數藏掩其間的柳絮,很快籠罩了蘊蓉驚懼的面容。她痛苦[呻·吟],不斷掙紮,口中猶對甄嬛不絕咒駡。
直到聽得身後沒了動靜,甄嬛方才緩緩轉身,但見胡蘊蓉雙目含有血絲暴出,瞳孔散大,嘴唇青紫微張,手指蜷曲向天,似在申訴自己滿心不甘與憤恨,嘴角鼻端,猶有幾縷粉白柳絮駐留,風吹不去。
就這樣,甄嬛的手上未見一滴血,就輕易巧妙地把胡蘊蓉解決掉了。事後回報皇帝說:「胡蘊蓉是誤吸柳絮,誘發哮喘而去世。」甄嬛的這種作案手段,還真是堪稱「教科書」啊。